10年前開始,劉惠文就有個夢想,她希望在自己的幼稚園裡,成立一支小小打擊樂隊,但要3到6歲的孩子,懂音階、會旋律,還要能合奏出動人的音符,原來是個不太簡單的超級任務。



剛開始,劉惠文讓站在木琴前的小朋友們,原地跟著鼓聲,用小小的手指當琴棒,培養節奏感,接著才是學習拿琴棒。幼稚園樂旗隊團長劉惠文:「不能握太高,這樣子,會打到自己,對不對,對不對,那如果很遠,如果很遠好重喔,沒有辦法敲,對不對,所以呢,我們就握一點點,在這邊。」

畢竟還是幼稚園的孩子,劉惠文記得第一次,教大家如何拿鼓棒的時候,就出了狀況。劉惠文:「譬如說,拿鼓棒,那麼鼓棒呢,有小手手,2根小指頭,是給鼓棒一個支撐力,那麼呢,老師才剛教完,然後,整個一個馬蹄形,要慢慢慢慢檢查的時候,過了3分鐘,因為是新生嘛,然後他很少一個動作可以需要固定這麼久,所以,老師還沒檢查到他的時候,他就說,就眼淚就流下來了,就說,好累喔。」

小朋友會手酸、會累,所以每天練習,只能以5分鐘、10分鐘為單位,避免小朋友分心;有時候,是小朋友的速度沒跟上,劉惠文得特別站在旁邊,用手輕拍孩子的肩膀,示意節奏,讓他們勇敢、堅定的繼續,正式演出的木琴太高,老師趕緊搬來木頭箱子,讓小朋友增加高度和穩定感,不會因此造成挫折,失去信心,直到大家都能自然的,隨著旋律搖擺。

劉惠文國中、高中,都是學校的樂儀隊,團隊中,大家一起練習、共同克服困難的經歷,成為她成長中,一段重要的人生軌跡;當初進到幼稚園,她發現現在的孩子,各個都是家裡的寶,容易被家長太過嬌寵,甚至減弱了團隊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,她希望試著用樂儀隊的團隊訓練,讓每一張稚嫩的小臉蛋更成熟。

不過,要組成一支幼稚園樂旗隊,台灣沒有前例可循,適用於大人的樂譜太難,行進中,變換隊形,前進、後退的複雜度,也會讓3到6歲的孩子暈頭轉向,劉惠文從前的樂儀隊經驗,也不夠解決這些問題,她必須重新帶著孩子,一樣一樣克服這些問題。

劉惠文:「點點頭,聽一聽,大聲就到線線上,還沒到喔,還沒到,看這邊,比賽,線線上,線線上。」

等到小班的孩子們加入練習,難題就更多了,3歲的孩子學習力、專注力都不夠,認識五線譜,得設計得像遊戲一樣,打擊的節奏也不能逼他們強記。劉惠文:「1顆糖果、2顆糖果、3顆糖果、4顆糖果、5顆糖果、6顆糖果、7顆糖果、8顆糖果,大家一起吃糖果,背起來了嗎?」

練習過程中最難的,就是三音鼓,三面鼓分三種節奏,位置一錯,拍子就跟著全錯。劉惠文:「小朋友在旋律當中,他需要有畫面,那比如說,我們大人可以記旋律、記節奏,可是,小朋友需要一些很具體的,從數字、從語言的重複,然後呢,從劇情的發展。」

劉惠文編了這套口訣,幫助小朋友有效學習,接下來,就是帶大家走出戶外,練習踏步。劉惠文:「預備,姿勢,拉高高,身體拉高高,頭高高,頭高高,不要怕太陽公公。」

每天20分鐘,不背樂器專練走路,大家一個挨著一個走,不成問題。劉惠文:「繼續走,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,停。」

但距離一拉開,隊型就亂了。劉惠文:「因為有一個人沒有跟上,有一個人沒有跟上,有一個人沒有跟上,因為他沒有跟上,後面全部都沒有跟上了。」

地磚接縫的一直線,每雙小白靴站的位置有前有後,對不齊,練習的次數多了,隊伍裡的小男生,開始左顧右盼,出現不耐煩的失神狀況。劉惠文:「你們猜,要加分,還是扣分?」小朋友:「扣分。」劉惠文:「為什麼?」小朋友:「因為他超過了。」劉惠文:「哇,你們都有在看,對不對,都有在看,對不對,好了,我們給他加油,來,拍拍手,給他加油。」

這個情況,磨練劉惠文的耐性,也考驗這支小小團隊的耐力。劉惠文:「沒有耐心的時候,他就是閃神啊,就是,當別人都已經走到那邊去的時候,他還在原地,然後他就開始,我的同學呢,然後才發現說,同學都已經跑到前面去了,我想這個就是他的隊友,就必須陪他一次,再一次的練習,我們不可以放他一個人就休息,就沒有了,然後等到他同學說,你趕快走好不好,我們好累喔,他就開始走了。」

當小小的團隊意識,好不容易開始發芽,疼惜小寶貝的家長們,也會有意見,但最後往往是受到團隊鼓舞的孩子,自己用堅定說服家長;年紀小,走不穩,但大家都沒有放棄,再度齊步走的時候,劉惠文試著用水管,讓每一雙小手和小腳,終於能夠在同一條直線下前進。

直到大家踩穩腳步,戴上高帽子、換上制服,1百多個小小娃娃兵準備上場,才走了幾步,劉惠文就發現不對勁。劉惠文:「妳看,他都已經走到這裡了。」小朋友:「我們5234、5678才要走。」劉惠文:「對啊。」

被糾正的小女孩和劉惠文這段對話,聽得出現情緒,劉惠文得努力平息。劉惠文:「來,全部回來一次,有一個人沒有對,就全部再來一次,加油。」

陣容裡,3到6歲的小娃兒,分別扛著三音鼓、大鼓、小鼓手,光是小鼓手就有20多人。劉惠文:「20顆鼓,非常非常的困難,因為20顆鼓,有40隻小手,然後他們的內心,只有一個旋律,可是這40隻小手跟20顆心,怎麼唱同一個旋律。」

團隊中,大家手要敲擊,腳得踏步前進,邊幫自己找定位的同時,嘴裡還念念有詞的複誦節奏,這對3到6歲的幼兒來說,已經是手腦並用的大挑戰了。

鼓聲中傳來的,是高山青的旋律,劉惠文刻意選台灣的傳統歌謠,讓小朋友練習,等到樂隊就定位,輪到穿著原住民服裝的小小旗隊上場,手上拿的大旗桿,是幼稚園老師特別用輕巧的壓克力做的,揮舞起來,不只高舉,還能選轉,配合樂隊變換,這些動作,也是劉惠雯幫孩子們設計的。

要讓孩子能跟大人一樣,用旗子畫出漂亮的弧線,劉惠文還是靠著自己編的口訣教學,才完成這個花式動作。劉惠文:「魚頭、魚尾、魚頭、魚尾。」

幾年前,這支小小樂旗隊初試啼聲,收到來自總統府元旦表演的邀請,這次的成功演出,證明了劉惠文成立小小樂旗隊的初衷,原來,孩子可以完成的事,有很多;去年,這隊娃娃兵還受邀參加韓國國慶日表演,成了代表台灣走出去的小小外交官。

小朋友:「很高興,代表中華民國台灣,受邀到濟州參加這個音樂盛會,在這美麗的夜晚,我們將帶來這一連串的演出。」

但也就是因為小女孩稚嫩的話語裡,正在向世界宣告,這支隊伍來自台灣,還有演奏前,小朋友們在台上,高舉展開的國旗,惹來抗議。劉惠文:「台上還有一個不同國家的團體,他來自於中國這樣子,當然就是大家在音樂會上面,沒有分國家啦,就是都是音樂的團體,所以都彼此都非常的尊重,但是因為我們有帶國家的標誌,那所以也有一些爭議和意見。」

還好主辦單位基於音樂無國界,這支小小樂旗隊才順利上場演出;台灣的歌曲和國旗,藉由他們在異鄉飄揚,劉惠文更確定,孩子總是潛力無窮,只要給他們機會、教他們勇敢,每一個步伐和旋律,都能克服難關,也讓她10年前,想組成小小打擊樂隊的心願,因為這群孩子,終於圓夢。

文章來源: TVBS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服飾精品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