遭通緝的前東帝士集團負責人陳由豪,在大陸漳州設立石化工廠,總投資高達人民幣三百億元,中共國台辦肯定其「為財政做出很大貢獻」。這對台灣無疑是一大諷刺,因為陳由豪曾經在台灣留下六百二十三億龐大債務潛逃無蹤。民眾一致質疑,他何以神通廣大能將錢搬到大陸投資?我們認為,前後任政府均應負一半責任。
十大通緝要犯,搖身一變成為對岸「財神爺」,已經令人嘖嘖稱奇。不久前,又發生前立委羅福助,因判刑定讞,竟逃到上海當起「寓公」。這些要犯,為什麼說走就走,想逃就逃,司法單位對他們簡直束手無策,我們不知道養這樣多情治人員做什麼?政府必須追究責任,嚴懲重辦。輿論批評應該有正確目標和對象,不要含沙射影,血口噴人。
批評是監督政府的一種力量,我們贊成批評,有批評才能改善,才會警惕,但,我們堅決反對無的放矢,盲目投射,或者為反對而反對,為批評而批評,沒有立場,只在謾罵。
我們對馬英九總統執政也有相當程度的不滿意,不過,我們始終秉持客觀公正態度,來表達我們的觀點和建言,不涉及人身攻擊,也不作無謂的恭維,完完全全出諸一片真誠,為這塊土地、為這個國家的尊榮和繁富而作出由衷的呼籲。
批評要重內涵,要具建設性,不要流於情緒性發洩。像五二○國宴每客一千六百元,應算很節約,仍有人表示不滿;有人批評第一夫人周美青參加就職晚宴,服飾不夠莊重優雅,有「公孫布被」的矯枉過正感。由此可知,部分民眾對馬總統相當憤懣,很值得反省、改進,自我鞭策。
政治領袖首重誠信和使命感,批評別人也別忘了批評自己。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,政治細胞十足,曾強烈批評蘇貞昌有「道德上瑕疵」,並承諾「若有不實,願退選黨主席」,結果不但沒退選,又去靜坐抗議馬英九「三大不是」,很多人替他擔憂,不知道他會不會「酒店尚未打烊,就先走人」。公眾人物要謹守分寸,批評不能踰越一定範圍。監察院長王建?的「自白」,也引發截然不同兩極評價,顯然社會日趨開放,批評者和被批評者都必須接受廣大民眾的檢驗,不能隨心所欲,信口雌黃。
前總統李登輝批評馬英九「像做皇帝」,而且「他不動,底下的人也不動」,當有人詢及是否擔心馬總統第二任會給台灣帶來什麼問題?他說一句很平實的話,「煩惱也沒有用,已經選出來,就盡量靠你們。他也是人,你們就推動他的心,給他壓力,讓他震動」。不錯,已經選出來,就要一塊來督促他,讓他步伐走得更穩健,不致偏離正軌。「日圓先生」?原英資指出:「全球今明年經濟最差」,國人要提高警覺,共體時艱,批評時政,最好還能提出具體建議,光是唱衰,也解決不了問題,所以,批評要中肯,團結最重要。
新聞提供: 台灣新生報
- May 01 Wed 2013 07:15
《社論》批評應秉持客觀公義態度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