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好緊張,不知道要說什麼。」帶著一臉羞怯表情,他,就是甫滿十八歲、林榮三文學獎歷年來最年輕的首獎得主劉祐禎,他告知好友,大家都當是玩笑。
為了上台穿著,他苦惱許久,周遭人紛紛表示:「當然要穿一套西裝才正式。」但為什麼不能穿T恤呢?致詞時拋出這個疑問的劉祐禎,表示自己不喜歡墨守成規,很多約定俗成、一代代傳襲下來的東西,未必適合套用到每個人身上。而他,就想將這些「規定」給打破。
第一次獲獎就是指標性大獎,劉祐禎說:「這是我收過最好的生日禮物。」並希望藉由這個好的起步,將來邁向出書的專業作家之路。
平時喜歡閱讀國外翻譯小說的他,在〈六色的原罪〉中引用的典故也顯露其超齡的閱讀口味,「我喜歡爭議性、挑戰道德的小說」。書寫同志議題、號稱七十%真實的散文,加上他的年齡,勢必會招致許多不一樣的眼光。
但劉祐禎並不擔心,除開心表示要將獎金拿來買一台機車和相機,其餘都交給爸媽處理。
他還說上台時講「好緊張」,真是糗,「請將我的得獎心情改成『爽』」。 (記者魏妤靜)
新詩首獎
張繼琳 融入習畫心情 潤飾好詩
寫詩多年、現任教職的張繼琳謙虛地表示:「一直不是那種功課很好的學生,所以真的沒有想到自己會得首獎。」張繼琳的詩不具攻擊性,一如他謙遜的說話。
〈寫生簿〉緣於去年在生活和情感上遭遇困頓,將多年來自己摸索習畫的心情融入詩中,「如今想來,痛苦也許是很好的滋潤」。
與去年新詩首獎羅葉同為宜蘭人,他說,原本與詩人黃智溶、曹尼、劉清輝等人合組的「歪仔歪詩社」準備專訪羅葉,羅葉驟逝,而他獲獎,接續起詩的薪火,或許也是種緣分。
張繼琳的詩歌態度很有趣,他自印少量詩集,從書名如《關於無敵鐵金剛的詩》,已可嗅出活潑趣味。因為獲國藝會補助,明年會結集第一本印有ISBN的詩集《午後》,一樣會於獨立書店寄售。他笑說:「有了獎金,應該可以多印幾本。」 (記者孫梓評)
短篇小說二獎
黃麗群、米果 創作寫作就是生活
對於本屆首獎從缺,黃麗群笑稱「應該是個人福報不夠」,但能夠獲獎,她很感謝家人與朋友。
她說她寫得少又慢,對於想寫的題材會先經過沉澱、思考。以〈卜算子〉為例,兩、三年前寫到一半,無法順利發展,於是擱著,「因為生活和心境有些改變」,今年才得以完成。
〈卜算子〉描述一對父子,父親是算命師,始終不願意透露孩子的命盤,一路順遂的兒子,意外因輸血染上愛滋,但愛滋亦非小說主軸,她真正想說的是:「命運如此無常,當無常來臨,人們將如何安置自己?」
黃麗群透露已著手準備下一本短篇小說集。從她初次在其他文學獎掄下首獎開始,幾年間得遍各大獎項,儘管新作羽翼還未孵齊,卻有不少引頸期盼的書迷,只是她向來慢工細活,唯有耐心等待。
以〈天堂密碼〉同獲短篇小說二獎的米果說︰「在台南的父母,每天看《自由時報》配早餐,希望他們看到我得獎不會嚇一跳。」
〈天堂密碼〉的寫作靈感,來自深夜陌生網友在母親病房外守候時發的twitter,米果說,看著那些文字,加上自己的想像,小說的樣貌便自然浮現,創作完成時也彷彿「參與了別人的人生」。她認為在台灣寫小說是一種「痛苦的修行」,且寫作者都很窮,希望文學獎可以一屆屆辦下去,最好獎金可以「隨著物價指數調整」。
十年未上班、專職寫作的她,曾經想過若快要餓死了,可能就得去找工作,「幸好我一直以來都還沒餓死,說到這,剛在台上我忘了感謝我的理財專員」。 (記者孫梓評、魏妤靜)
文章來源: 自由
- Oct 31 Mon 2011 18:48
散文首獎劉祐禎 探討同志議題 一寫成名,T恤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