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年前開始,劉惠文就有個夢想,她希望在自己的幼稚園裡,成立一支小小打擊樂隊,但要3到6歲的孩子,懂音階、會旋律,還要能合奏出動人的音符,原來是個不太簡單的超級任務。
剛開始,劉惠文讓站在木琴前的小朋友們,原地跟著鼓聲,用小小的手指當琴棒,培養節奏感,接著才是學習拿琴棒。幼稚園樂旗隊團長劉惠文:「不能握太高,這樣子,會打到自己,對不對,對不對,那如果很遠,如果很遠好重喔,沒有辦法敲,對不對,所以呢,我們就握一點點,在這邊。」
畢竟還是幼稚園的孩子,劉惠文記得第一次,教大家如何拿鼓棒的時候,就出了狀況。劉惠文:「譬如說,拿鼓棒,那麼鼓棒呢,有小手手,2根小指頭,是給鼓棒一個支撐力,那麼呢,老師才剛教完,然後,整個一個馬蹄形,要慢慢慢慢檢查的時候,過了3分鐘,因為是新生嘛,然後他很少一個動作可以需要固定這麼久,所以,老師還沒檢查到他的時候,他就說,就眼淚就流下來了,就說,好累喔。」
小朋友會手酸、會累,所以每天練習,只能以5分鐘、10分鐘為單位,避免小朋友分心;有時候,是小朋友的速度沒跟上,劉惠文得特別站在旁邊,用手輕拍孩子的肩膀,示意節奏,讓他們勇敢、堅定的繼續,正式演出的木琴太高,老師趕緊搬來木頭箱子,讓小朋友增加高度和穩定感,不會因此造成挫折,失去信心,直到大家都能自然的,隨著旋律搖擺。
劉惠文國中、高中,都是學校的樂儀隊,團隊中,大家一起練習、共同克服困難的經歷,成為她成長中,一段重要的人生軌跡;當初進到幼稚園,她發現現在的孩子,各個都是家裡的寶,容易被家長太過嬌寵,甚至減弱了團隊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,她希望試著用樂儀隊的團隊訓練,讓每一張稚嫩的小臉蛋更成熟。
不過,要組成一支幼稚園樂旗隊,台灣沒有前例可循,適用於大人的樂譜太難,行進中,變換隊形,前進、後退的複雜度,也會讓3到6歲的孩子暈頭轉向,劉惠文從前的樂儀隊經驗,也不夠解決這些問題,她必須重新帶著孩子,一樣一樣克服這些問題。
劉惠文:「點點頭,聽一聽,大聲就到線線上,還沒到喔,還沒到,看這邊,比賽,線線上,線線上。」
等到小班的孩子們加入練習,難題就更多了,3歲的孩子學習力、專注力都不夠,認識五線譜,得設計得像遊戲一樣,打擊的節奏也不能逼他們強記。劉惠文:「1顆糖果、2顆糖果、3顆糖果、4顆糖果、5顆糖果、6顆糖果、7顆糖果、8顆糖果,大家一起吃糖果,背起來了嗎?」
練習過程中最難的,就是三音鼓,三面鼓分三種節奏,位置一錯,拍子就跟著全錯。劉惠文:「小朋友在旋律當中,他需要有畫面,那比如說,我們大人可以記旋律、記節奏,可是,小朋友需要一些很具體的,從數字、從語言的重複,然後呢,從劇情的發展。」
劉惠文編了這套口訣,幫助小朋友有效學習,接下來,就是帶大家走出戶外,練習踏步。劉惠文:「預備,姿勢,拉高高,身體拉高高,頭高高,頭高高,不要怕太陽公公。」
每天20分鐘,不背樂器專練走路,大家一個挨著一個走,不成問題。劉惠文:「繼續走,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,停。」
但距離一拉開,隊型就亂了。劉惠文:「因為有一個人沒有跟上,有一個人沒有跟上,有一個人沒有跟上,因為他沒有跟上,後面全部都沒有跟上了。」
地磚接縫的一直線,每雙小白靴站的位置有前有後,對不齊,練習的次數多了,隊伍裡的小男生,開始左顧右盼,出現不耐煩的失神狀況。劉惠文:「你們猜,要加分,還是扣分?」小朋友:「扣分。」劉惠文:「為什麼?」小朋友:「因為他超過了。」劉惠文:「哇,你們都有在看,對不對,都有在看,對不對,好了,我們給他加油,來,拍拍手,給他加油。」
這個情況,磨練劉惠文的耐性,也考驗這支小小團隊的耐力。劉惠文:「沒有耐心的時候,他就是閃神啊,就是,當別人都已經走到那邊去的時候,他還在原地,然後他就開始,我的同學呢,然後才發現說,同學都已經跑到前面去了,我想這個就是他的隊友,就必須陪他一次,再一次的練習,我們不可以放他一個人就休息,就沒有了,然後等到他同學說,你趕快走好不好,我們好累喔,他就開始走了。」
當小小的團隊意識,好不容易開始發芽,疼惜小寶貝的家長們,也會有意見,但最後往往是受到團隊鼓舞的孩子,自己用堅定說服家長;年紀小,走不穩,但大家都沒有放棄,再度齊步走的時候,劉惠文試著用水管,讓每一雙小手和小腳,終於能夠在同一條直線下前進。
直到大家踩穩腳步,戴上高帽子、換上制服,1百多個小小娃娃兵準備上場,才走了幾步,劉惠文就發現不對勁。劉惠文:「妳看,他都已經走到這裡了。」小朋友:「我們5234、5678才要走。」劉惠文:「對啊。」
被糾正的小女孩和劉惠文這段對話,聽得出現情緒,劉惠文得努力平息。劉惠文:「來,全部回來一次,有一個人沒有對,就全部再來一次,加油。」
陣容裡,3到6歲的小娃兒,分別扛著三音鼓、大鼓、小鼓手,光是小鼓手就有20多人。劉惠文:「20顆鼓,非常非常的困難,因為20顆鼓,有40隻小手,然後他們的內心,只有一個旋律,可是這40隻小手跟20顆心,怎麼唱同一個旋律。」
團隊中,大家手要敲擊,腳得踏步前進,邊幫自己找定位的同時,嘴裡還念念有詞的複誦節奏,這對3到6歲的幼兒來說,已經是手腦並用的大挑戰了。
鼓聲中傳來的,是高山青的旋律,劉惠文刻意選台灣的傳統歌謠,讓小朋友練習,等到樂隊就定位,輪到穿著原住民服裝的小小旗隊上場,手上拿的大旗桿,是幼稚園老師特別用輕巧的壓克力做的,揮舞起來,不只高舉,還能選轉,配合樂隊變換,這些動作,也是劉惠雯幫孩子們設計的。
要讓孩子能跟大人一樣,用旗子畫出漂亮的弧線,劉惠文還是靠著自己編的口訣教學,才完成這個花式動作。劉惠文:「魚頭、魚尾、魚頭、魚尾。」
幾年前,這支小小樂旗隊初試啼聲,收到來自總統府元旦表演的邀請,這次的成功演出,證明了劉惠文成立小小樂旗隊的初衷,原來,孩子可以完成的事,有很多;去年,這隊娃娃兵還受邀參加韓國國慶日表演,成了代表台灣走出去的小小外交官。
小朋友:「很高興,代表中華民國台灣,受邀到濟州參加這個音樂盛會,在這美麗的夜晚,我們將帶來這一連串的演出。」
但也就是因為小女孩稚嫩的話語裡,正在向世界宣告,這支隊伍來自台灣,還有演奏前,小朋友們在台上,高舉展開的國旗,惹來抗議。劉惠文:「台上還有一個不同國家的團體,他來自於中國這樣子,當然就是大家在音樂會上面,沒有分國家啦,就是都是音樂的團體,所以都彼此都非常的尊重,但是因為我們有帶國家的標誌,那所以也有一些爭議和意見。」
還好主辦單位基於音樂無國界,這支小小樂旗隊才順利上場演出;台灣的歌曲和國旗,藉由他們在異鄉飄揚,劉惠文更確定,孩子總是潛力無窮,只要給他們機會、教他們勇敢,每一個步伐和旋律,都能克服難關,也讓她10年前,想組成小小打擊樂隊的心願,因為這群孩子,終於圓夢。
文章來源: TVBS
- Jan 16 Mon 2012 07:20
【一步一腳印】小樂旗隊大任務 訓練幼稚園孩童團隊精神,帽子
- Jan 16 Mon 2012 07:19
【一步一腳印】小樂旗隊大任務 訓練幼稚園孩童團隊精神,制服
10年前開始,劉惠文就有個夢想,她希望在自己的幼稚園裡,成立一支小小打擊樂隊,但要3到6歲的孩子,懂音階、會旋律,還要能合奏出動人的音符,原來是個不太簡單的超級任務。
剛開始,劉惠文讓站在木琴前的小朋友們,原地跟著鼓聲,用小小的手指當琴棒,培養節奏感,接著才是學習拿琴棒。幼稚園樂旗隊團長劉惠文:「不能握太高,這樣子,會打到自己,對不對,對不對,那如果很遠,如果很遠好重喔,沒有辦法敲,對不對,所以呢,我們就握一點點,在這邊。」
畢竟還是幼稚園的孩子,劉惠文記得第一次,教大家如何拿鼓棒的時候,就出了狀況。劉惠文:「譬如說,拿鼓棒,那麼鼓棒呢,有小手手,2根小指頭,是給鼓棒一個支撐力,那麼呢,老師才剛教完,然後,整個一個馬蹄形,要慢慢慢慢檢查的時候,過了3分鐘,因為是新生嘛,然後他很少一個動作可以需要固定這麼久,所以,老師還沒檢查到他的時候,他就說,就眼淚就流下來了,就說,好累喔。」
小朋友會手酸、會累,所以每天練習,只能以5分鐘、10分鐘為單位,避免小朋友分心;有時候,是小朋友的速度沒跟上,劉惠文得特別站在旁邊,用手輕拍孩子的肩膀,示意節奏,讓他們勇敢、堅定的繼續,正式演出的木琴太高,老師趕緊搬來木頭箱子,讓小朋友增加高度和穩定感,不會因此造成挫折,失去信心,直到大家都能自然的,隨著旋律搖擺。
劉惠文國中、高中,都是學校的樂儀隊,團隊中,大家一起練習、共同克服困難的經歷,成為她成長中,一段重要的人生軌跡;當初進到幼稚園,她發現現在的孩子,各個都是家裡的寶,容易被家長太過嬌寵,甚至減弱了團隊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,她希望試著用樂儀隊的團隊訓練,讓每一張稚嫩的小臉蛋更成熟。
不過,要組成一支幼稚園樂旗隊,台灣沒有前例可循,適用於大人的樂譜太難,行進中,變換隊形,前進、後退的複雜度,也會讓3到6歲的孩子暈頭轉向,劉惠文從前的樂儀隊經驗,也不夠解決這些問題,她必須重新帶著孩子,一樣一樣克服這些問題。
劉惠文:「點點頭,聽一聽,大聲就到線線上,還沒到喔,還沒到,看這邊,比賽,線線上,線線上。」
等到小班的孩子們加入練習,難題就更多了,3歲的孩子學習力、專注力都不夠,認識五線譜,得設計得像遊戲一樣,打擊的節奏也不能逼他們強記。劉惠文:「1顆糖果、2顆糖果、3顆糖果、4顆糖果、5顆糖果、6顆糖果、7顆糖果、8顆糖果,大家一起吃糖果,背起來了嗎?」
練習過程中最難的,就是三音鼓,三面鼓分三種節奏,位置一錯,拍子就跟著全錯。劉惠文:「小朋友在旋律當中,他需要有畫面,那比如說,我們大人可以記旋律、記節奏,可是,小朋友需要一些很具體的,從數字、從語言的重複,然後呢,從劇情的發展。」
劉惠文編了這套口訣,幫助小朋友有效學習,接下來,就是帶大家走出戶外,練習踏步。劉惠文:「預備,姿勢,拉高高,身體拉高高,頭高高,頭高高,不要怕太陽公公。」
每天20分鐘,不背樂器專練走路,大家一個挨著一個走,不成問題。劉惠文:「繼續走,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,停。」
但距離一拉開,隊型就亂了。劉惠文:「因為有一個人沒有跟上,有一個人沒有跟上,有一個人沒有跟上,因為他沒有跟上,後面全部都沒有跟上了。」
地磚接縫的一直線,每雙小白靴站的位置有前有後,對不齊,練習的次數多了,隊伍裡的小男生,開始左顧右盼,出現不耐煩的失神狀況。劉惠文:「你們猜,要加分,還是扣分?」小朋友:「扣分。」劉惠文:「為什麼?」小朋友:「因為他超過了。」劉惠文:「哇,你們都有在看,對不對,都有在看,對不對,好了,我們給他加油,來,拍拍手,給他加油。」
這個情況,磨練劉惠文的耐性,也考驗這支小小團隊的耐力。劉惠文:「沒有耐心的時候,他就是閃神啊,就是,當別人都已經走到那邊去的時候,他還在原地,然後他就開始,我的同學呢,然後才發現說,同學都已經跑到前面去了,我想這個就是他的隊友,就必須陪他一次,再一次的練習,我們不可以放他一個人就休息,就沒有了,然後等到他同學說,你趕快走好不好,我們好累喔,他就開始走了。」
當小小的團隊意識,好不容易開始發芽,疼惜小寶貝的家長們,也會有意見,但最後往往是受到團隊鼓舞的孩子,自己用堅定說服家長;年紀小,走不穩,但大家都沒有放棄,再度齊步走的時候,劉惠文試著用水管,讓每一雙小手和小腳,終於能夠在同一條直線下前進。
直到大家踩穩腳步,戴上高帽子、換上制服,1百多個小小娃娃兵準備上場,才走了幾步,劉惠文就發現不對勁。劉惠文:「妳看,他都已經走到這裡了。」小朋友:「我們5234、5678才要走。」劉惠文:「對啊。」
被糾正的小女孩和劉惠文這段對話,聽得出現情緒,劉惠文得努力平息。劉惠文:「來,全部回來一次,有一個人沒有對,就全部再來一次,加油。」
陣容裡,3到6歲的小娃兒,分別扛著三音鼓、大鼓、小鼓手,光是小鼓手就有20多人。劉惠文:「20顆鼓,非常非常的困難,因為20顆鼓,有40隻小手,然後他們的內心,只有一個旋律,可是這40隻小手跟20顆心,怎麼唱同一個旋律。」
團隊中,大家手要敲擊,腳得踏步前進,邊幫自己找定位的同時,嘴裡還念念有詞的複誦節奏,這對3到6歲的幼兒來說,已經是手腦並用的大挑戰了。
鼓聲中傳來的,是高山青的旋律,劉惠文刻意選台灣的傳統歌謠,讓小朋友練習,等到樂隊就定位,輪到穿著原住民服裝的小小旗隊上場,手上拿的大旗桿,是幼稚園老師特別用輕巧的壓克力做的,揮舞起來,不只高舉,還能選轉,配合樂隊變換,這些動作,也是劉惠雯幫孩子們設計的。
要讓孩子能跟大人一樣,用旗子畫出漂亮的弧線,劉惠文還是靠著自己編的口訣教學,才完成這個花式動作。劉惠文:「魚頭、魚尾、魚頭、魚尾。」
幾年前,這支小小樂旗隊初試啼聲,收到來自總統府元旦表演的邀請,這次的成功演出,證明了劉惠文成立小小樂旗隊的初衷,原來,孩子可以完成的事,有很多;去年,這隊娃娃兵還受邀參加韓國國慶日表演,成了代表台灣走出去的小小外交官。
小朋友:「很高興,代表中華民國台灣,受邀到濟州參加這個音樂盛會,在這美麗的夜晚,我們將帶來這一連串的演出。」
但也就是因為小女孩稚嫩的話語裡,正在向世界宣告,這支隊伍來自台灣,還有演奏前,小朋友們在台上,高舉展開的國旗,惹來抗議。劉惠文:「台上還有一個不同國家的團體,他來自於中國這樣子,當然就是大家在音樂會上面,沒有分國家啦,就是都是音樂的團體,所以都彼此都非常的尊重,但是因為我們有帶國家的標誌,那所以也有一些爭議和意見。」
還好主辦單位基於音樂無國界,這支小小樂旗隊才順利上場演出;台灣的歌曲和國旗,藉由他們在異鄉飄揚,劉惠文更確定,孩子總是潛力無窮,只要給他們機會、教他們勇敢,每一個步伐和旋律,都能克服難關,也讓她10年前,想組成小小打擊樂隊的心願,因為這群孩子,終於圓夢。
文章來源: TVBS
- Jan 16 Mon 2012 07:19
【一步一腳印】對抗垃圾大作戰 發揮創意再利用資源,帽子
這場戰爭打了20年,我們還沒有贏,如果贏不了,我們會輸掉很多,天空、土地、水源,甚至整座島,很多人加入了這場戰爭,默默出一份力。
慈濟環保志工曲素岷:「今天是秀玉坐電動車,我在後面巴著電動車走路過來,因為她的電動車有時要快跑,過馬路的時候也要趕快跑。」
是想盡一份力的心情,雙目失明的韓國華僑曲素岷,和雙腳不方便的朋友吳秀玉互為眼與腳,穿過繁忙馬路,頂著艷陽走20分鐘,只為了繼續辛勞。慈濟環保志工吳秀玉:「能做就是福,盡我們的能力,也沒有什麼困難的。」
把辛勞當福氣,把垃圾當寶貝,2個好姐妹仔細分類廢紙、拆解錄影帶,眼睛看不見,就靠著觸摸瓶底,分辨不同顏色酒瓶,然後歸類。曲素岷:「這個是啤酒茶色的啤酒…,這是綠色的青島啤酒…,這是綠色的龍泉啤酒。」
失去視力,其他的感官就更靈敏,生活範圍被限縮,就更不願能力被限制,每個人都有能力愛地球、做好事,就算你不懂高科技、不講大道理,只要願意不拿錢,來流點汗,幫點忙,你愛地球,地球也會愛你,給你一些好東西。慈濟環保志工許欽琳:「要先把成本會計擱在一邊,這個就是修身養性修行的道場嘛…。」
大公司董事長從整理垃圾資源回收中,學會調整心態,計算利潤以外的收穫;退休的電信工程師用百元腳踏車,取代了百萬休旅車;曾帶頭抵制回收站的居民,變成最積極做資源回收的志工,因為他面對的環保志工,用溫和堅持軟化了他的敵視。慈濟環保志工江淑清:「曾經有5個單位,都發局、環保局、警察局、建設局和工務局,一同來跟我們取締,我說你們做官的可以偷偷教我,?我們要怎樣,我們這些歐巴桑、這些阿婆們,只會做這個,我們一起來保護地球,真的(後來我們)就變成好朋友。」
只能做點小事,但小事就是開始,20年前,台灣的垃圾與錢一樣淹腳目,20年間,7萬名志工持續滴水穿石,每個人的小小努力積少成多,讓11萬9千噸垃圾消失,資源再利用,每個平凡如你我的人,都有能力對抗垃圾威脅,這是一場持久戰,致勝之道唯有堅持。
發揮創意再利用資源,改變飲食習慣。慈濟環保志工周秀枝:「這很好用呢,這台是我的賓士。」
每天推著廢棄的娃娃車,撿回舊東西,秀枝阿嬤巧手改造,變出袖套與飯盒袋,資歷超過百年的古董縫紉機,也陪著84歲的碧雲阿嬤創作。慈濟環保志工何劉碧雲:「因為這個布不透氣,這是做馬桶蓋,冬天馬桶蓋坐了很冰,這是毛線衣,破了,人家不要,回收的毛線衣,拿來裁一裁、車一車,可以用來做馬桶蓋。」
自己手工做最獨特,比買得到的更珍貴,另一種買不到的,是人與大自然的締結CONNECTION,不只電影主角可以擁有,也可以在你身上發生。慈濟環保志工謝錦貴:「像我現在在流汗,那感覺很舒服,你身體裡面就是要讓他有這種循環,這種循環其實是跟大自然結合在一起,你也會覺得說我是大自然的一部份。」
隨季節流轉,依時令上菜,簡單調理蔬果低碳素食,也讓你與大自然多一份連結,供肉食的家畜,排放大量甲烷,少吃肉、少養家畜,就減少一點溫室效應,少用一些免洗餐具,開始減法過生活,多帶一付環保餐具,就等於開始愛地球。
20年來,慈濟的7萬名環保志工堅持在小事上努力,甚至碎碎念,?環保,台灣垃圾回收率從5.75%增加到45.38%,每人每日垃圾製造量從1.14公斤減到0.53公斤,其實還可以更少一點。
大林慈濟醫院改用布質手術帽,可重複使用,每年就少丟棄15000頂帽子,洗腎病人用過的腹膜透析袋,清洗、晾乾、充氣,變成減壓枕,用減法生活,垃圾可以再少,一點真正的「廢物」也可以再少一點。
慈濟環保志工陳清雲:「33280元,好,謝謝。」
鋁條、空瓶,很多垃圾能變賣換錢,賣垃圾的錢竟然能養電視台?在台灣,每個慈濟環保志工平均每人每年回收2380公斤的資源,提供大愛電視台1/4的營運經費。
在馬來西亞,賣垃圾的錢也能救活曾經絕望的洗腎病人。慈濟馬來西亞環保志工蔡興貴:「我老實講,我只知道說我做這個東西,可以給腎友洗一次免費,當初我的出發點是這樣,因為一個同學,一個學姐她因為不夠錢洗腎而往生,這個原因就是這個出發,我開始做回收。」
從看來沒用垃圾中資源回收,變出錢,救回了許多無價的生命,慈濟在馬來西亞成立了3家洗腎中心,55位洗腎病友靠自己雙手做資源回收,籌募到自己1/3的醫療費,不再被病逼貧,他們靠垃圾找回了尊嚴。環保志工/洗腎病友黃炳吉:「他們講,有錢沒錢沒有關係,只要你們有雙手,我們現在去環保,要付出。」慈濟馬來西亞環保志工:「我是一個洗腎的,他們有幫助我,我也要幫助他。」
幫助人其實不容易,在大多數災區其實連搭起一個遮風避雨處都很難,慈濟環保志工找了廠商,共同細心研發,用回收的塑膠袋做成塑膠竹用寶特瓶蓋,做成砧板、地墊。
世堡紡織董事長羅忠祐:「本來最早的構想也是把瓶蓋抽紗,但是碰到很多的困難,量也很小,後來就逐步的把瓶蓋變成一個砧板,可以搭配將來的組合屋、帳篷。」
要透氣、防水、散熱,還得搬運方便,各種垃圾都被拿來實驗,能不能做建築組合屋的材料,重量不到210公斤的紙板簡易屋,15分鐘就能組裝好,有一個家的感覺。
要讓垃圾變身成建材,有木頭的感覺,蔡色興卻投入長達5年時間研究。塑木研發者蔡色興:「這整個有多層次,它外面一層、裡面一層,中間有一個金屬,裡面這一層就預留,以後可能回收一些廢料,然後來添加。」
木屑與回收的塑膠料各佔一半,「塑木」做的兩排漂亮小木屋,由志工們動員搭建,30天內拔地而起。玉井國中學生廖麒源:「就算是中午我們還在午休的時候,我們在吃飯的時候,他們都還在蓋,他們都比我們晚休息。」
地震重創的台南玉井國中,很快有了新教室,室內溫度還比室外低3度。重接主機板,換個CPU,7、8部回收電腦也許就能拼出一台新電腦,2年來,這個再生電腦中心,成功拼裝出2千多部混血新電腦,捐給慈善機構或偏遠地區的孩子回收,就是不要讓垃圾變成自然的負擔。
每年台灣回收的寶特瓶多達9萬噸,3座台北101大樓的高度,會是三座垃圾山,但把寶特瓶沖洗、切片、抽紗,萬年不消失的討厭垃圾竟然變成再生聚酯粒結晶,透亮晶瑩。
世堡紡織董事長羅忠祐:「我們做特多隆,又做原來的色,有綠色的,我們就做綠色的,這樣符合環保,然後又不用再去染色,又不用再浪費很多的水。」
寶特瓶紗做的球衣,隨著9支世足球隊在全球觀眾眼前呈現,4年來,30萬條回收寶特瓶做的毛毯,也跟著賑災單位的腳步,跨過五大洲,每條毛毯雖然質樸,但都有詳細履歷表,說明自己用了幾個寶特瓶,出自哪個回收站,又是幾個人織出來的。
20年過去,生活在海島上的我們,對垃圾有了不同的思考與態度,每年6月20日,愛衝浪的年輕人們會守在海灘上,親手撿垃圾淨灘,而每個不休假的早上,澎湖吉貝島的歐素卿,也要守護她從小看到大的這片海岸。
慈濟環保志工歐素卿:「雖然觀光客來,讓這邊生意人有錢可賺,但他們也是破壞我們的大地呢,他們給我們製造垃圾,垃圾對我們吉貝影響很大,你若沒人去整裡那些垃圾,看要怎麼辦。」
挨家挨戶收來回收物,再花6、7小時分類整理好,這些疲勞換不到一毛錢。愛滿號船長陳高發:「她問我是不是只載有錢的?我問她,你撿這個可有錢?她說沒有,我說,那我就替你服務吧,你撿不賺錢,我就義務替你載,不然這回收真有夠多。」
早上的第一班船,不載觀光客、不收錢,載著滿滿的資源回收物,要運到馬公,不收錢來幫忙的志工越來越多,歐素卿也越來越不寂寞。歐素卿:「瓶子是8675支,還有280公斤還沒算出來。」
垃圾還是越來越多,但是不要怕,這群人相信,願意用不同態度面對垃圾,一起作戰的人也會越來越多的。
文章來源: TVBS
- Jan 16 Mon 2012 04:08
【RFID旗艦計畫特色店家】將創意幻化成魔法 展現金工詩意的巫女奧達,帽子
【大台灣旅遊網TTNews記者張簡士煌】
一提到巫女,心中浮現的不是坐在藥鍋前喃喃念咒的老婆婆,就是頂著尖帽子在屋頂上四處飛竄的女人。但在設計師與藝術家的眼中,巫女帶有一絲神秘、浪漫的氣質。巫女施展魔法,如同金工藝術家揮灑創意,讓普通的石頭、金屬成為具有生命與藝術形態的生活器具。
一般人多認為拿著鐵槌敲打打是屬於男生的工作,女性不大適合。但對阿蒙老師來說,金工完全不同於平面繪畫,卻同樣滿足了她對飛翔的想像;金屬堅韌又柔軟的特性,正好符合阿蒙老師獨特的個人特質。「我喜歡看著冷硬的金屬在自己的雙手中延展、彎曲,變化成柔美的型態,這是我熱愛金工創作的主因。」阿蒙老師笑著說。
位於台中藝術街裡的巫女奧達手工飾品坊,賣的是各式各樣獨具風格的金屬飾品。由阿蒙老師一手鍛造出的髮簪、耳環、項鍊、手環等,均具流線型的設計,鑲嵌玉、琥珀、珊瑚、瑪瑙等不一般的寶石,傳達出浪漫、自然的情懷。美術系畢業的阿蒙老師原主修油畫,偶然接觸到金屬與手工飾品後,便一頭栽進金工的世界,至今已具備20年的純熟技術。
「每件作品都有她的心情故事,在創作的當下,意境悄然呈現出來,完成之時,內心也會融合在這一片詩意裡面。」在阿蒙老師的作品中,不難發現許多飾品都是以曲線的型態表現。阿蒙老師表示,曲線傳達了她對自由的嚮往,在想像力的草原中,無止盡地奔馳,期望有一天能觸摸到變幻莫測的雲彩。
德國哲學家謝林(Schelling,1775-1854)曾說:「藝術是於有限的材料之中,寓以無限的精神。」阿蒙老師將生活裡的所思所想,藉由美的材料、形式、內容與技巧,打造成各式各樣的金屬飾品,具體呈現出內心的真實情感與女性獨有的溫柔和堅強,隱喻生命中經驗累積的絢麗之歌,感動自己、也感動別人。(圖/ 文 莊雅名)
文章來源: 大台灣
- Jan 16 Mon 2012 04:08
【MIT不敗秘訣】指頭尖兵毛豆 年賺20億外銷奇蹟,制服
吃過日本料理的朋友,想必對餐前桌上的那一小碟「毛豆」不會陌生,但是您可能不知道,這看似不起眼的下酒小菜,每年靠著外銷,可以幫台灣賺進20億元的外匯,一度超越香蕉和蘭花,成為台灣農產品外銷之王!今天的【MIT不敗秘訣】專題報導,資深記者蔡祐吉、潘郁文,要帶您前往產地,揭開毛豆採收加工的神秘面紗。
◎採毛豆 與時間賽跑
清晨5點半,當多數都市人還在熟睡的時候,田裡頭的機械怪獸已經轟然作響,來來回回曲折挺進,這部價值1千5百萬,遠從法國請來的龐然大物,所向披靡,不一會兒的功夫,就讓小毛豆們束手就擒,乖乖蹦上採豆機的大肚子裡,他們要跟時間賽跑,趕在太陽出來之前搞定。
毛豆達人陳榮同:「因為太陽出來以後,溫度會逐漸上升,那溫度越高對毛豆來講,它的顏色還有糖分會產生變化,它有果糖跟蔗糖,變成蔗糖就不好,它果糖是比較,我們吃起來比較好,蔗糖就不好,你看它這個。」記者:「這個就比較青。」陳榮同:「這個比較黃,你要看豆子,就這樣撥開來看,那整個豆子的形狀,都可以看得到。」
記者:「那怎麼樣是好的?怎麼樣是壞的?」陳榮同:「那就是說看這個,第一個它的結莢,整枝結莢多是好,那結莢是不是有飽滿。」
◎毛豆銷日 衛生高標
可別以為採到好毛豆,就可以新鮮上桌,台灣毛豆最大的出口國日本,食品衛生管理超嚴格,台灣的加工廠,能讓日本人每年掏出大把鈔票買毛豆,唯一的秘訣,就是一切符合他們的標準,也因此這支綠色兵團,想要為國爭光不簡單,一連串的淘汰賽,天亮之後才剛剛開始。
農民種毛豆,粒粒皆辛苦,機器採毛豆是「粒粒皆清楚」,從產地直送到加工廠,清洗、篩選到冷凍,這一切的程序,必須趕在黃金4小時之內全部完成,4個小時的堅持,是為了不讓毛豆的鮮度降低,影響口感,顏色改變破壞賣相,所以新鮮毛豆送達加工廠後,一刻都不能喘息。
滾筒加上輸送帶,毛豆要連續洗上4次澡,確保身體乾淨溜溜,再進高溫1百度以上的蒸汽爐蒸熟,緊接著送進零下10度C的冰水裡冰鎮,一輪「三溫暖」洗下來,把細菌殺光光,才能送上「超級星光大道」,繼續闖關,因為只有不斷找出老鼠屎,才能讓挑剔的日本人無話可說。
毛豆業者蔡敬虔:「異雜物的控管,他都非常地要求,譬如說你偶而地,你看到一個不是毛豆的東西,比如說一根頭髮,或一個小的黑點,他可能都覺得是不愉快的,所以我們在生產線上,絕對要把一些異雜物去除。」
面對日方對衛生與品管近乎嚴苛的要求,小毛豆在星光大道上,稍有瑕疵就要被判出局。蔡敬虔:「像這一種就是有病蟲害的,它這裡有蟲咬了,把中間的豆仁吃掉了,變成有黑色的顏色,這種就很忌諱,這種就一定要挑掉。」
就連挑豆子的環境跟人員的衛生,也都有明確的規範,瞧,這場景是不是像極了,高科技產業裡頭的無塵作業室。蔡敬虔:「他必須有指定的制服,然後進入工作場所的程序,是必須手要洗過2次,然後再用酒精消毒過,員工大概每隔30分鐘,他的手是需要消毒,用酒精消毒一次的,然後機器生產線上,每2個小時是需要停下來,簡單地來清掃過。」
好不容易闖過層層關卡的毛豆們,即使已經包裝完畢,都還不保證能夠順利出境,跟人一樣,想要出國,就請你先走過金屬探測器跟X光掃瞄機,還要確保另一頭的農藥與微生物抽檢合格,才能鬆一口氣,裝箱上船去。
◎毛豆吸金 台灣第一
大和民族特愛吃毛豆,一年可以吃掉15萬噸,台灣毛豆豆莢大豆味沉、甜度高,很受日本人歡迎,但是家裡做毛豆生意,做了40年的蔡敬虔,卻有憂患意識,很擔心這台灣第一,被虎視眈眈的第二名泰國給追過去。
蔡敬虔:「事實上有一個原因啦,泰國因為關稅的問題,像台灣的毛豆出口到日本,關稅6%,但泰國跟日本有簽FTA,自由貿易協定,他的毛豆的關稅,原來6%,他要降到零,各位曉得喔,他一年降1%,現在已經就2%而已了,無形中,他的競爭力提高了。」
蔡敬虔認為,台灣毛豆的品質還是比泰國好,只是毛豆的毛利不高,6%的成本差距,足以成為壓倒駱駝的稻草,他希望政府能設法突破困境,也能跟日本簽自由貿易協定,讓這支不過手指頭大的綠色大軍,能夠繼續小兵力大功,征服外國人的胃,寫下另一頁「綠金傳奇」。
文章來源: TVBS
- Jan 16 Mon 2012 04:08
「黑鼻」列車長 猴硐車站銅像揭幕,帽子
猴硐貓村因為有許多可愛的貓咪在那裡,而聲名大噪,2個月前,猴硐貓村四大天王的黑鼻因病過世,當地的居民以及愛貓人士,為了懷念牠,花了11萬元打造黑鼻銅像,不僅如此,有著列車長封號的黑鼻銅像,台鐵也破天荒的送出一頂列車長的帽子,希望牠能夠持續的守護著猴硐車站。
大家七手八腳的把一個高度180CM的大型Q版貓銅像,搬到猴硐車站前,這是為了紀念猴硐貓村的元老,因病逝世的黑鼻,愛貓人士花了11萬元,所打造的紀念銅像。
頭戴著列車長的帽子,左手高舉著的貓銅像,像是在跟大家打招呼,來到猴硐貓村的遊客,搶著跟牠合影留念。
一張張黑鼻生前的照片,在大螢幕上播放著,不管是慵懶的,還在正在大快朵頤,或者是出沒在牠最愛的車站和遊客互動,活靈活現捕捉了黑鼻的身影,彷彿在告訴著愛貓人士以及當地居民,牠從沒離開過。
猴硐貓村元老四大天王雖然從此少了一隻,不過在當地人士心中,現在矗立在車站前的這個雕像,就代表著黑鼻,象徵牠會一直盡忠職守的,守護著猴硐,也讓遊客看到這個雕像,就會想起常出沒在猴硐車站裡頭這個貓列車長。
文章來源: TVBS
- Jan 16 Mon 2012 04:07
「麥得機構」又出包 講師李寧被控性騷擾家長學員,帽子
去年10月被控在教育訓練課程中讓學童「吞火」的「麥得機構」,17日又爆出負責人、講師李寧性騷擾家長學員,家長向市府提出控訴,經市府家庭暴力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委員會調查結果,以違反性騷擾防治法第二條之規定,認定性騷擾行為成立,並依性騷擾防治法第二十條處理。社會處表示,未來委員會會決定裁罰金額,依法罰鍰1至10萬元且1件1罰。
受害家長戴著帽子、口罩出席市議員蔡旺詮、王家貞記者會,會後透過電話說明受性騷擾經過。家長指稱,該機構NLP課程以家長為主,名為進行家長心靈輔導、親職教育,每期3天收費3萬6千元,每次上課再收1千元,由於麥得事前完全不提供課程表,她們對課程內容一無所知,講師李寧在催眠課程中隨機抽點她上台,要她回想「和先生性愛歡愉的場景」,同時負責人和另一位學員上前在兩個學員身上觸摸,致使她及被觸摸的學員產生性反應,甚至當眾發出呻吟的聲音。事後回想覺得非常羞愧,但因已超過半年追訴期,兩人無法提出訴訟。
另一位女性學員哽咽表示,課程進行時,講師要求學員進行「搞笑」練習,但李寧拿著平常噴灑教室的芳香劑,朝當時跪著的她胸口猛噴,她當場嚇傻,因課程還在進行不敢張揚,回家後回想感覺被羞辱,事後到美容院噴定型液都有陰影,她非常痛恨如此粗魯且不尊重的行為,公開控訴是要教孩子學會討回公道,台灣有很多人假教育之名做出這種事,讓人不能忍受。
台南市臨床心理公會理事長葉金源表示,經過考試、領有政府核發執照的臨床心理師會謹守專業規範,一般無照「業者」往往太快技術導入易造成個案傷害,此案提醒民眾要慎選課程及執行人員,該案業者的確未事先告知學員進行的流程及終止的權益。
文章來源: NOWnews
- Jan 16 Mon 2012 04:07
「鷹眼」真實版!工程師遭詐 騙走7萬,帽子
台北縣一位蔡姓電腦工程師,日前在購物網站上買了一條199塊的USB傳輸線,沒幾天接到對方電話說帳戶重複扣款,要求他到公營行庫ATM按指示操作退錢,因為強調是公營行庫,感覺有保障,更誇張的是電話中,對方還能像電影「鷹眼」一樣,明確指出他所在的ATM地址,讓工程師信以為真,就這樣花199買一條傳輸線,最後反而被騙走將近7萬元。
不知名的一通電話,卻清楚知道你的位置,和接下來會發生的事,像預言一樣的準確,這是電影鷹眼的劇情橋段,沒想到卻出現在現實生活中,成了詐騙集團的新花招。被害人蔡先生:「幸福路723號,在我沒有跟他講的情況下,他可以知道我在哪邊操作,所以我就相信他了。」
回想當初,不過是上網花199塊,買了這條USB傳輸線,結果接到自稱是購物網站服務人員的來電,說帳戶被重複扣款,要求他到住家附近的ATM按指示操作,執行退款,而且要求必須是公營行庫。
蔡先生:「他告訴我說,29980是一個,把個人金融資料調到現在操作的提款機,加上他一直強調公營行庫。」記者:「所以你就相信了?」蔡先生:「對。」
冠上公營行庫的帽子,鬆懈被害人心防,還可以猜中被害人是在哪裡的提款機執行操作,讓蔡先生完全相信,輸入29980的退款密碼,以為就能把錢要回來,誰曉得其實是把錢給轉出去,對方還說他操作失敗,要他重新操作,連續2次被騙走近7萬元,雖然第一時間報警,但匯出的錢已經拿不回來。
警方也提醒這是新的詐騙手法,歹徒可能只是利用Google Map,恰巧猜中被害人家附近的公營行庫位置,而且任何提款機都只能轉出不能轉入現金,提醒民眾別上當。
文章來源: TVBS
- Jan 16 Mon 2012 00:31
「霸道」飆仔 佔用國道甩尾,制服
〔自由時報記者許國楨/台中報導〕中部地區竄起一個名為「飄移車隊」的暴力犯罪集團, 該集團習以網路號召集結從事不法,仗勢龐大車隊組織及動員迅速,恐嚇酒店或KTV交付保護費,還不管其他用路人權利及安全,將高速公路、快速道路等封閉式道路當成競技場,以車隊霸路緩速前進方式「封路」,使前方道路淨空大秀甩尾特技,囂張至極!
台中市警方以治平對象拘提「飄移車隊」首腦卓彥呈,及集團27名共犯,警方怒斥他們,「勿再飄移,否則哪天就可能會成為阿飄」。
警方調查,以25歲卓彥呈為首的「飄移車隊」集團,包含汽、機車改裝車部門的成員近百人,有專屬的「飄移」字樣黑色上衣、旗幟、成員編號貼紙等組織圖騰,內部設有正、副會長、各級幹部及管理人員,其中包括多名現役軍人及未成年少年,猶如企業組織。
成員平日以網路號召集結,利用閒暇在中縣市、彰化、南投等市區、山區,以及國道、中彰、中投、彰濱等快速道路聚眾「封路甩尾」、「競速飆車」等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的危險駕駛,飆車前還取下車牌,並更換其他車牌,以逃避警方查緝。
該車隊每次都出動數十台改裝車,開上這些道路,霸住車道後,再緩速行駛,後方來車想過也過不了,最前頭的飆仔在淨空的道路大肆甩尾,毫無忌憚。
還嗆酒店交保護費
此外,該車隊仗勢車隊人數龐大及動員迅速,統一穿著該組織的專屬圖案上衣,車輛則張懸「飄移」字樣的貼紙或旗帳,支援參加公祭,並以改裝車輛的超量噪音、群聚甩尾,恐嚇彰化部分酒店及KTV交付圍事保護費,不從則砸店毀損、暴力討債。
警方指出,甚至有成員家屬就醫時,以醫院未妥善照護而糾眾前往恐嚇,行徑十分囂張;案經中市刑大偵五隊蒐證齊全,昨天會同彰化、南投等地警方收網,拘提被提報治平對象的卓彥呈及成員共28人到案,並起出車隊旗幟、制服、棍棒、本票等贓證物,全案依組織犯罪條例、公共危險等罪嫌送辦。
文章來源: 自由
- Jan 16 Mon 2012 00:31
「隔板」違安檢罰12萬 日平價衣改拉線!,T恤
日本平價服飾今天開張第二,排隊人潮依舊綿延數公里,有許多民眾開幕當天買得太匆忙,只好隔天再排隊進場換貨,雖然平均要等上超過2個小時,還下著雨,卻絲毫不減粉絲們的熱情。不過前一天,統一阪急為了維持秩序,特地架設的隔阪,被北市府開罰12萬,今天建管處再度突擊複檢,發現有部分通道依舊推放雜物沒有改善,再重罰24萬。
消費民眾:「我要那件外套。」消費民眾:「那你要T恤嗎?」消費民眾:「你先放著,你先放著。」消費民眾:「尺寸L嗎?L嗎?這個是XL。」消費民眾:「快點給我找,快點。」
不想再排2個小時,乾脆請還在賣場裡頭的朋友,幫忙血拚,只是這場景有點不一樣,開幕首日,原本怕人潮湧進做的隔阪,北市府認定違反安檢,開罰12萬,阪急趕緊因應。
先拆了長達好幾十公尺的隔阪,再拉起警戒線,還特地請來一堆工讀生和工作人員,加強管制。不過,還是有很多人會這樣違規,直接穿越。
阪急百貨工作人員:「你們不能從這邊進來。」違規民眾:「那要怎麼進來。」阪急百貨工作人員:「要從樓上排隊喔,歹勢,歹勢。」違規民眾:「抱歉,抱歉,我剛剛從那邊進來的啊。」
都開幕第2天了,還是有人天沒亮,就來排隊,這樣躺,那樣睡,不管熟不熟都躺成一片,因為真的好累。記者:「今天幾點到?」排隊民眾:「嗯...(半夜)12點多,原本要搶頭香,沒搶到,我傻眼,5點來一看,怎麼還有人比我更早。」
排隊民眾:「嗯...就『熱血』啊。」
TVBS記者蔡沛玲:「開幕第二天,雖然天氣下了點小雨,不過,你也可以看到排隊人潮依舊,到底人龍排了多長,跟著我們鏡頭一起來看一下,好,我們已經穿越了整個百貨公司,其實外面還有排隊人潮,同學,來,今天排到第幾號。」排隊民眾:「嗯...346號。」TVBS記者蔡沛玲:「幾點就來了?」排隊民眾:「(早上)8點多就來了。」
記者:「這些都是要換的?」排隊民眾:「對啊。」記者:「昨天花了多少錢?」排隊民眾:「6千多。」
第一天,近萬人湧進,有多少業績,業者很低調,不過網路上有人預估,最少有8位數,千萬元,不管真假,這個日本國民平價品牌,倒是在台灣,造成一股驚人旋風。
文章來源: TVB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