暑假來臨,學測、指考亦相繼結束,年輕學子從事戶外活動的時光終於到了,但今年暑假一剛開始,台灣各地卻像大烤爐,高溫頻頻攀升,使臨床上因太陽下過度曝曬而造成中暑的案例屢見不鮮,署立台南醫院中醫科主任陳俞沛指出,中醫也有消暑良方,可幫民眾度過炎炎夏日。



陳俞沛主任指出,「中暑」屬於中醫的「暑厥」,輕微中暑症狀如體溫急速升高,頭暈、頭痛、臉色潮紅、倦怠乏力、食慾不振,首先應先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,補充水分,幫身體散熱,並按壓人中、內關等穴位先緊急處理;但若沒有改善或情況嚴重,如全身癱軟,口唇發白,神智不清甚至休克時,就應當緊急送醫。

中醫可運用有效的中醫方劑來預防及處理中暑的發生,並依中暑輕重與個人體質進行調治,中醫古籍記載「暑傷氣」,代表過熱的環境易造成氣虛、倦怠乏力,因此清暑熱的同時,一般皆會加上補氣生津之藥。若暑熱亢盛兼有氣陰傷者,症狀如高熱出汗、氣短神疲、口渴飲冷,當用白虎加人蔘湯。

若暑熱耗傷氣陰者,症狀如氣短似喘、尿少而黃、舌紅少苔、脈虛無力,當用清暑益氣湯。常用方劑除前述白虎加人參或湯清暑益氣湯外,還有、竹葉石膏湯、霍香正氣散等可選用,隨證加減。

陳俞沛主任說,中醫消暑涼方以「清熱、益氣、生津」為原則,簡單介紹抗暑方法如下──

一、多吃清熱、解渴食物:飲食的性質對人體可達到補瀉的作用,因此可藉由適度攝取清熱、瀉火、涼血、止渴、利尿等功效的食物來預防中暑,如西瓜、綠豆湯、苦茶、仙草、水梨、番茄、烏梅湯等都是炎炎夏日消暑又方便取得的食品。

二、生脈飲益氣:此方益氣生津、養陰歛汗,適用於預防中暑、頭昏、有氣無力,口乾尿少,解除疲勞,氣虛脈弱的人,亦可長期服用。組成為黨參三錢、麥門冬五錢,五味子一錢,亦可加黃耆三錢、紅棗三至五顆等,水煎代茶飲。

三、穴道按摩:以下幾個穴位,可自行運用簡單的穴位按摩來預防、治療或緩和中暑症狀,皆非常有效。如:用大姆指按壓上嘴唇上方正中,鼻溝上三分之一的人中穴,從兩耳尖直上,當頭之正中取之百會穴,以及後腦枕部凹陷處的風池穴,用雙手抓提肩膀上的肩井穴等,對中暑昏迷病患皆可先行急救,再立即送醫。

四、刮痧外治法:輕度中暑也可以採簡便刮痧來減輕不適症狀,選對穴位如肩井穴,輕輕刮至皮膚呈現紅色即可,但是必須選用平滑的器具、使用潤滑油、順同一方向刮,不可來回刮,以免皮膚受傷,另外像是血壓低、喝醉酒,或者過餓、過飽,身體太虛弱以及孕婦等都不適合刮痧。

五、生活注意事項為環境要通風,不要頻繁進出冷氣房與戶外環境,冷氣房溫度不要調太低,以26度至28度C為宜,穿透氣吸汗的衣服、充分睡眠與休息,避免過度疲勞、多補充水分。從事戶外活動,遮陽防曬的裝備要做好,如陽傘、帽子、遮陽棚。最後提醒大家,烈日當中盡量少出門,待在家裡最好。

文章來源: 台灣新生報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服飾精品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