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商時報【張承運】



台師大副教授蔡居澤長期推行童軍教育,早期還沒抓準方法,直到接觸冒險教育後,才知道童軍教育原來也是一種教能力的教育。

蔡居澤說,冒險教育和童軍教育都是在經驗教育或體驗教育(Experiential Education)這個大帽子下的型式,就像馬有黑馬、白馬、斑馬等之分。童軍教育(1907年出現)與冒險教育(1941年出現)的差別就在媒介(童軍活動、戶外活動)不同,都是透過媒介塑造情境。

童軍教育是把社會上的童軍運動(童子軍)的精神、制度及課程引進到學校,但是童軍教育沒有像冒險教育般有那麼多美國專家投入研究,因為貝登堡早就說過童軍教育就是品格教育。

冒險教育是意志力的教育,因為Outward Bound有三個主要訴求,就是「服務、奮鬥、永不放棄」,意志力就是能力的一種,人要有意志力必須要給他能量,人為什麼沒有意志力因為他沒有那種能量,像美國在打越戰的時候,越共很厲害,他就是不讓你睡覺,三天不讓你睡覺就好,一打過來全部垮,為什麼?因為沒有那個意志力去支撐,沒睡覺導致意志力渙散,戰鬥力就沒有了。

OUTWARD BOUND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出現的,英國船被擊沈了,年輕的水手死了,老的水手沒死,很多人想說為什麼?其實就是意志力,老的水手求生意志比較強,想活的人通常會活下來。所以,有人就說有沒有一種教育可以培養求生意志,後來就是用冒險教育,它可以增強人的求生意志。同時期的美國也有一批學者在美國發展團體動力學,都與戰爭有關。

OBT表示,外展教育Outward Bound是一項創新的教育概念,由頗負盛名的革新主義者兼德國教育家柯漢醞釀六年餘提出。外展教育的發展獲得當時英國運輸業大亨勞倫霍特(Lawrence Holt)的鼎力相助,開始訓練英國年輕水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求生技巧,課程同時強調人格發展與學術成就同等重要,戰後於是成為體驗式學習的發源地。

柯漢發現經歷過挑戰、戶外冒險的人特別擁有自信,並對自我能力有了新的認識,展現出熱情活力,與同儕培養出革命情感。數年後,這個突破性的教育課程被命名為「外展教育」(Outward Bound),這個航海術語描述了大船離開安全的港灣、為拓展國際視野而駛向大海。

隨著外展教育的發展,課程與場地也有諸多變遷,現在的課程有專門為企業組織與城市青年所設計的團隊訓練,還有專為特別族群設計的輔導課程,像是酗酒者、問題家庭和少年犯。授課環境包括野外,教室、都會場館等等。

截至目前為止,外展教育已超過60年歷史,在全球超過35個國家、46個學校,為當地學員提供多元化課程,未來還會持續蓬勃發展。

Outward Bound課程核心價值是1.冒險和挑戰、2.接納與多元、3.社會與環境責任、4.體驗式學習、5.人格養成、6.同理心與服務

文章來源: 中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服飾精品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