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日前表示,「僅過去兩年,一千家實力較強的在大陸台商就創造了九兆元新台幣的產值。若加上其餘台灣企業,在陸台企所創造的財富可達十二兆以上,也即相當台灣一年生產總值。」面對陳雲林這一說法,固然台灣政黨間可能有不同解讀,然而無疑兩岸經濟關係已邁入一個全新境界。因此無論在主觀意識上是否喜歡,兩岸經濟關係已是「你泥中有我,我泥中有你」難以切割。



除了戰爭手段外,在承平時期國與國交往,必然以經濟實力為圭臬。近年美中關係發展便可看出端倪;中國大陸所以能在若干國際場合與美國相抗衡,靠的便是日漸增強的經濟實力。釣魚台發生了中日雙方衝突事件,日本最後自打嘴巴幾乎無條件釋放了中國漁船船長,便是屈於中國經濟力量,雖然因此顯現了雙方在東南亞地位消長也在所不惜。由此可見國際間交往,憑藉的是實力-無論此一實力來自軍事或經濟。

馬英九總統上任後,秉持著「先經濟後政治」原則,積極推動兩岸經貿關係,雙方並簽署了經濟協議(ECFA),使貿易來往獲得更大進展與保障。然而身為最大在野黨的民進黨卻一再批評馬英九「傾中賣台」,並揚言一旦再執行,將重新思考ECFA存廢問題。一項經濟協議既有廢除條款,主政者當然有重新考量空間,但一定要以國計民生為著眼點,不能陷於僵化的政治意識中。

民進黨籍高雄縣長楊秋興自脫黨參選後,便一再被綠營扣上「賣台」帽子。因此他有感而發表示,過去扣人「賣台」帽子,現在反被人扣,才體會到意識形態的可怕。他更說:「十多年前喊台灣中國,一邊一國,喊得很爽,但現在要喊給誰聽?這就是改變,要務實一點。」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也在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感慨的表示「放眼今天的世界,絕大多數國家早就跳出二戰及冷戰的歷史陰影找到新的定位,但台灣的政治思維卻似乎一直被沉重的歷史觀壓得喘不過氣來。」他指的是過去「反共」史觀,以及現在的「反中」史觀。

我們以為在世界趨於和解,大部分國家更以追求經濟高成長,以滿足人民生活所需之際。再以仇恨來深化內部矛盾以及對外「抗中」,已不符世界趨勢,更與現實脫節。部分綠營人士過去習於在島內挑起族群對立,以獲取政治利益。甚至陳水扁在總統任內也敢於說出「太平洋沒加蓋」強烈暗示性的話。然而社會的自然融合,以及因婚姻關係促成的族群和諧,此一問題早已淡化,更不會引起任何矛盾與對立,這也是近來少數政治人物不再以族群為訴求的原因。

不過對藍營「傾中賣台」的指摘,迄今仍是綠營基本論調。事實上「傾中」與「賣台」不必然連結。美國與中共過去並無邦交以至後來的韓戰,雙方幾乎爆發全面戰爭。然而今日兩國已建立外交關係,進而促成戰略夥伴地位,但卻沒有任何人會去批評歷屆美國政府「傾中賣美」。原因便是美國政府任何施政,均以國家利益為優先考慮。

同理,馬政府與對岸的任何交流,也必以台灣利益為先。反對者更不宜逢「中」必反,自陷於意識框架中,人民福祉,應是最優先。

文章來源: 台灣新生報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服飾精品產業報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